喷涂粉末

当前位置:首页 - 新闻资讯 > 喷涂粉末 > 探讨静电粉末喷涂的粉末节约方法

探讨静电粉末喷涂的粉末节约方法

时间:2024-07-09 17:12:00 来源:洛阳乐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

摘要:喷粉工艺(即粉末涂装)是近几十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涂装工艺。在喷粉工艺中,粉末节约无疑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所在。本文探讨粉末节约的五个方面,即膜厚控制、一次性成品率、型材上粉率、回收粉管理和挂料方式。

前言
静电喷粉简单来说,是由高压发生器提供高电压,粉末捕获电荷成为带电粉末,在气流和电场作用下飞向预先接地的型材,吸附在型材表面,经固化炉烘烤固化形成固态膜层。

从静电喷粉的原理不难看出,喷粉工艺首先与电压有关,因为电压决定电场的强弱,进而影响上粉率;与连接型材的工件有关,工件的质地影响型材的导电性能,从而影响上粉率;还与设备、环境等密切相关。

当对喷粉工艺的认识、理解和掌控达到一定程度时,我们自然会将关注重点放在成本控制上,此时粉末单耗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同样,粉末的使用量与影响喷粉工艺的几大因素(电压、工件、设备、环境和方法等)密不可分。将这些影响粉末单耗的因素细化分类后,可总结为膜厚控制、一次性成品率、型材上粉率、回收粉管理和挂料方式这五大类。

1. 膜厚控制
粉末节约最主要的方法是膜厚控制,膜厚的高低直接反映粉末耗用的多少。膜厚过低会露底,过高则会导致表面橘皮。

如果详细划分膜厚控制范围,根据粉末特性可从砂纹粉和光粉加以区别。一般新粉的粉末平均粒径为 37μm - 43μm,砂纹粉粒径相对较大,对型材的覆盖率高,因此膜厚控制可取下限,以最大程度节省粉末用量;而光粉粒径小,对型材覆盖率低,应尽量喷厚一点,避免露底,尤其是白色光粉透明度高,膜厚如果不够很容易露底发蓝,所以光粉应取上限或中上限。

理想的膜厚控制范围是一个目标也是一种期望,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难度,为达到这一目标,车间管理人员必须重点关注。同时,技术人员也要持续监督指导,并实时监控,要求一线生产员工按工艺操作。通过对各种型号的粉末、型材的喷粉工艺经验积累并不断总结,才能使技术成熟,最终达到期望的效果。

2. 一次性成品率
生产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不良品,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,这些都会使一次性成品率下降,需要返工甚至报废处理,最后重复上机或二次生产不仅浪费粉末,还浪费时间、人力和物力。尤其是批量性问题,对粉末和成本都是极大的浪费。

要保证一次性成品率,首先要确保设备状态良好,否则可能会导致各种问题。例如,表面处理槽液中的杂质会使型材表面产生颗粒,固化炉清理不干净会有炉灰,换颜色时喷枪清理不彻底会产生杂色等,因此要定期清理维护设备,保证设备运行正常;然后要严格把控每一道工序的产品质量,加强自检,做到对不良品不接收、不放行;其次,作业要实行标准化,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,健全管理制度,对不按工艺执行、违规操作的人员要予以处罚以作警示;此外,对于生产困难或问题多发的型号要有针对性措施,严格控制工艺,避免同样问题再次发生。

总之,生产中的各个环节都要高度重视,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,才能有效控制一次性成品率。

3. 型材上粉率
粉末的单耗与型材的上粉率直接相关,在相同的时间和粉末流量下,上粉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粉末的使用效率。

型材的上粉率与电压、电流成正比,与喷枪和型材间的距离成反比。所以要保证一定的电压与电流强度,才能使带电粉末良好地吸附在型材表面。

电压与电流的控制不宜过高,否则会导致表面产生电击痕;也不能太低,否则粉末带电量小,会降低上粉率。

为此,粉末也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,这样在一定的电压与电流强度下,才能保证粉末带有足够的电量吸附在型材表面。

提到导电性能,不可忽视的一点是辅助设备的清理。因为我们知道静电喷涂原理简单来说就是以喷枪头部的极针为电极,由高压发生器提供高电压,粉末从喷枪喷出时捕获电荷成为带电粉末,带电粉末借助静电场引力等吸附在型材表面。

所以在一定的电场力作用下,挂具、挂板、链条的导电性能将直接影响带电粉末的上粉率。因此,这些辅助设备要定期清理,不能沾满油垢和粉垢,否则会影响型材的导电性能,进而降低上粉率。

喷枪与型材间的距离也要控制好,距离太近会产生枪痕,距离太远则降低上粉率。调整到最佳距离,并按照此距离调整喷枪与型材的间距,可在保证型材表面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上粉率。

4. 回收粉管理
回收粉是粉末一次喷涂后未喷到工件上的粉末,经专门的回收设备回收得到的粉末。

其主要特点是粗细粉含量比正常粉末比例高,粗粉粒径大,可能会导致表面产生颗粒,细粉易结团且容易吐粉,而且回收粉流动性差,上粉效果差,所以一般不建议直接喷涂。

然而,回收粉的产生量很大,如果能够加以利用,粉末节约量将非常可观。

对于如何正确合理利用回收粉,回收粉的管理很重要,一般应包括以下几点:

  1. 一般回收粉不可直接喷涂使用,要和新粉混合搭配使用,混合比例需根据表面效果和质量要求确定;
  2. 回收粉要尽量早点使用,最好边产生边混入新粉中使用。一般回收粉若保存超过三个月,应检查是否已结团;
  3. 对于平面产品,如果对表面要求较高,应当选用适当网筛过筛后再使用;
  4. 对于金属粉产品,添加回收粉时要注意比例一致,以免造成色差;
  5. 在混合色粉末中,一般回收粉中粗粉的组分较多,需要选用合适的筛网过筛后再使用;
  6. 使用较高比例的回收粉时,可适当添加添加剂来改善粉末的流动性和上粉率;
  7. 使第一次上粉率最大化,减少回收粉产生,如增加工件吊挂密度、保持接地良好、调整喷枪条件及位置等。

以上只是回收粉管理的基本原则,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。对于回收粉的使用不能含糊大意,因为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批量不良,这样回收粉不仅得不到有效利用,还会浪费新粉和成本。

5. 挂料方式
粉末使用量的多少和表面效果的好坏与挂料方式密切相关。如果挂料不当,轻则浪费粉末,重则产生批量不良品,这对粉末和成本是极大的浪费。

打孔挂料的部位要根据料的型号和装饰面来确定,要保证装饰面对准喷枪,有槽位和角位的料要使槽角位对准喷枪,首先要在满足槽角位不露底的条件下控制膜厚进行喷涂。

如果挂料不当,导致槽角位背向喷枪,那么槽角位会露底,需要返工,正面喷涂的粉末就浪费了;如果槽角位斜向对枪,会使槽角位上粉率低,就需要更多的粉末来保证槽角位不露底,其他面的膜厚则会很高,同样浪费粉末。

在生产每个型号之前,挂料的密度也应慎重考虑,因为料挂得密会提高一次上粉率,但也可能使侧面膜厚偏低而导致露底;反之,若挂料密度太稀则会降低一次上粉率,也可能使侧面膜厚过高而引起橘皮。所以有必要对大部分通用型号的料进行细致分析,选取最佳的挂料密度并形成标准。

6. 总结
精益生产是每个企业的目标也是责任,成本控制尤为重要。对于喷粉生产车间来说,粉末节约是成本控制的核心,当然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努力的方向。